选择语言: En
028-67085899

  日前,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印发《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从7个方面26条措施,对杨凌2024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全文如下。

  到2024年底,杨凌示范区乡村全面振兴取得突破性进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现代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增强,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乡风文明得到新提升,农民收入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创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5个、示范区级“千万工程”示范区村10个。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9亿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面积1.2亿亩、推广效益达到300亿元以上。农业科技培训4.6万人次以上。新建海外合作园区2个,国际农业科技培训1万人次以上。

  1.切实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持续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坚决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在2万亩以上。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创建一批“吨半田”,不断提升全区粮食亩产水平,确保粮食总产量不低于1万吨。继续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政策。推动小麦、玉米等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加强粮食保障能力建设,深化多渠道产销协作,持续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提升优质粮油产品供给能力。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蔬菜有效供给,落实生猪产能调控政策,推进肉牛、奶山羊等畜牧产业稳步发展。加强“菜篮子”产品零售网点建设,切实保障“菜篮子”产品均衡供给。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构建多元化森林食物产业。

  2.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实行严格考核、终身追责。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严格管控现有耕地,带位置、带图斑下达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逐级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3万亩耕地和1.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健全高标准农田建、管、用联动机制。推进耕地保护“田长制”,强化耕地保护激励措施。巩固“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成果,以“零容忍”态度坚决遏制新增违法行为。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制度,强化“以补定占”约束,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构建“智慧耕保”体系,分类稳妥开展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细化明确耕地“非粮化”整改范围,科学统筹恢复时序。加大撂荒地整治利用,引导科学耕种,对确无人耕种的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耕代种,多途径种好用好。充分发挥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作用,大力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创新和成果应用,支持省地建集团在全省不同区域建设不同类型的高标准示范田,为全省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样板与模式。

  3.常态化做好防返贫监测帮扶。强化动态防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利用信息化手段健全多部门联动预警机制,做细做实监测管理台账。落实分层分类社会救助机制,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坚持每月向家庭困难户配送“营养大礼包”。加强省内区域对口帮扶商洛市柞水县,围绕产业发展、科技支撑、人才交流、社会帮扶等方面,创新帮扶举措,提高帮扶实效。推动杨凌柞水小木耳大产业产学研示范园项目尽快落地投产,推动“科技小院”建成运行。持续开展消费帮扶,鼓励优先采购脱贫地区特色农产品作为慰问品和节日福利。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社会组织帮扶、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等行动。

  4.深入推进秦创原农业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进一步健全秦创原政策服务与支撑保障体系,争创秦创原旱区现代农业产业创新集聚区。全力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加快建设未来农业研究院,加快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国家“一带一路”旱区农业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要素集聚。聚焦现代种业、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领域,大力开展协同创新攻关,加快形成一批系统集成的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实施“两链融合”重大专项,全年新增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8项以上。发挥种业、畜牧、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果业、食品、农业智能装备等产业创新中心作用,促进科技攻关与产业化同步推进,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积极推动驻区高校、科研机构全面参与科技成果“三项改革”,制定具体配套政策措施。常态化举办成果转化对接活动,集聚更多的农业科技成果在杨凌落地转化、产业化示范。

  5.加快旱区种业硅谷建设。全面实施《陕西杨凌国家旱区种业创新基地暨旱区种业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加快推进国家旱区种业创新基地建设,推动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三亚南繁基地、品种测试评价中心陕西分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推动良科种子研发中心、登海种业创新示范基地、陕西农作物种子繁育加工基地等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实施一批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良种选育项目,新增国审主粮新品种10个以上,2个主粮作物品种年推广面积进入全国前10。创建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1家,培育 A证后备企业3家。依托种子产业园,招引种业龙头企业3家。全区农作物种子企业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布局,积极引进表型鉴定、基因编辑等生物育种配套企业。高质量举办全国小麦、玉米、油菜等新品种观摩会,不断提升杨凌种业品牌影响力。

  6.提升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效能。强化示范推广统筹谋划,对现有350个示范推广基地实施全面评估、分类管理、动态调整,探索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示范推广基地+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高素质农民”的示范推广合作机制。新增一批示范推广基地,推动基地与产业体系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构建市场化方式推进示范推广新机制,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发展产业链推广企业10家以上。持续推进良种示范推广“4455”计划提质扩面,提高良种供给能力。加快推动全国骨干科技特派员(杨凌)培训基地建设,面向旱区开展农业科技培训4.6万人次以上。持续深化示范区与省内各市农业科技合作,完善长效沟通联络工作机制,加快推动一批农业科技合作项目落地建设。立足各市农业发展和特色,聚焦重点领域、优势资源,合作共建一批秦创原农业板块试验区,一市一策提供“菜单式”农业科技服务,助力全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7.深化农业对外开放合作。充分发挥上合农业基地主体功能,高水平筹办2024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上合农业基地五周年成果展等国际交流活动。持续提升援外培训水平,实施农业国际培训项目20期以上、培训超过1万人次。建强用好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发挥中非现代农业技术交流示范和培训联合中心平台作用,进一步加强与上合组织国家、非洲国家在人才培养、旱作农业技术等方面合作。加快推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农业科技产业园等境外园区建设。依托国际农业会展联盟,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设置农高会海外分会场,持续提升杨凌农高会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推动上合组织国家间农业标准互认合作,积极打造“海外农业园区+跨境订单农业+国内市场”的国际农业全产业链模式,加速“上合优选”基地认证和出口贸易,跨境订单农业合作基地面积达到600万亩。新建海外合作园区2个。

  8.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1123”工程。坚持全域示范,以“建良田、育良种、推良技、用良法、配良机”为技术路径,新建良种示范田2000亩。按照“建示范、显特色、能推广”要求,高质量打造杨凌森果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稷乡情冬枣基地、姜嫄村大棚甜柿等特色经济林果单品冠军园,以杨凌国际猕猴桃创新创业园、杨凌百恒有机猕猴桃示范园等示范种植园为主体,打造猕猴桃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全区经济林果产业提质增效。加大老旧设施大棚改造提升力度,推广应用以“棚掌柜”智慧云为代表的数字化、智能化设施装备,积极创建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推进现代设施农业植物工厂、中以合作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培育打造1家省级蔬菜产业链链主企业。围绕养殖场基础设施改造、粪污综合利用设施提升、标准化养殖能力建设等,加快秦宝肉牛育种创新项目、本晟农业汤家猪场项目建设,建设国家级核心育种场1家,建成西农奶山羊规模养殖场4个、种群突破1000头,实现畜牧养殖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流行性重大病虫害防治,健全农业防灾减灾救灾长效机制。

  9.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水平。发挥食品工程创新中心作用,依托杨凌综合保税区、陕西(杨凌)农产品加工贸易示范园平台,实施一批食品关键技术中试项目、重大产业化示范项目、农产品深加工和快速检测成果转化项目,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型保健与功能性农产品加工产业、新资源农产品加工产业、食药同源农产品加工产业等新业态。推动陕西省营养与健康食品创新中心建成投用。高标准打造陕西预制菜科技示范园区,加快富春网营物联陕菜特色孵化园和城东预制菜知名品牌产业园两个核心园区建设。

  10.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农文旅融合发展战略,积极打造“一眼杨凌·千年农耕”农文旅融合品牌。围绕一产高科技、二产高精深、三产高品质,推动重点现代农庄集群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智慧农业示范园、尚特梅斯庄园、菲格庄园等农业园区打造A级旅游景区。依托猕猴桃、无花果、火龙果、葡萄等乡村特色产业,打造集生产、加工、体验、研学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项目。策划2-3条农业休闲精品观光游线路,围绕基础设施、沿途风貌、景点提升等系统打造,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游、农科研学旅等产业。鼓励农业产业向三产转型融合发展,在乡村振兴示范村布局建设一批集农事体验、植物辨识、劳动体验、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研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积极发展农业科技、电子商务、冷链配送、生态旅游、休闲露营等新业态,推广农产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模式。

  11.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积极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发展生产稳定、产销顺畅、质量可靠的全产业链产业。提升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生产经营水平,增强服务带动小农户能力。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和标准体系建设,依托杨凌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聚焦农业生产薄弱环节,拓宽服务领域和模式。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生产托管、土地流转、劳务服务等居间服务。创新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

  12.增强乡村规划引领效能。优化村庄规划布局,按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分类推进城镇开发边界外37个村“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加快推进五泉、揉谷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加强村庄规划的实效性、可操作性和执行约束力,强化乡村空间设计和风貌管控。用足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占补平衡政策,稳妥有序推进以乡镇为单位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整理,积极盘活闲置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保障乡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用地。

  13.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巩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类县区建设成果,统筹推进污水处理、垃圾治理、改厕提升三大,持续高质量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完成高家村、除张村、斜上村等8个村农村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与资源化处理利用,力争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率达到100%。持续推进农村厕所,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以上。全面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整治残垣断壁,整治农村户外广告。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

  14.加强农村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提升入户覆盖率,加快城乡水、电、路、气、讯、网、物流等同质共享。实施农村供水保障项目,对现有供水设施全面改。


永乐app官方网站
上一篇:泰安市输变电装备及电线电缆产业链:助推科技型企业创 下一篇:信阳茶产业迎政策利好!力争3年吸引5家以上茶行业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