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En
028-67085899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民生工作的方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从关心老人的养老金到关注孩子们的教育,从直面“就业大军”的求职考题到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民生温度,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的字里行间。

  如何更加有效地回应民众关切,切实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和长远之虑?如何进一步强化和改善民生保障措施,使其既体现政策的刚性与力度,又彰显人文关怀的温暖与细腻?我们汇聚了代表委员的智慧与力量,倾听他们的声音。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包括,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分类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高校毕业生是重点群体之一,2024届高校毕业生数量预计达1179万人,‘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云南工商学院董事长李孝轩认为,平衡人才供需端矛盾,是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治本之策。应加强人才供需的研判预判,降低数据和信息迟滞,为调节人才供需提供有效服务。

  “过去找工作,都是去招聘会。现在,很多年轻人会通过直播获取求职信息。”全国代表、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系教授邱宁宏认为,可以更多地挖掘直播带岗的作用,助力大中专院校学生找到心仪的工作。

  近年来,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快速发展,成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同时也催生出众多新职业。“据统计,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数已达2亿人。但现行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针对传统就业方式设计,还不能很好适应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实际需求。由于流动性强、劳动关系不确定、参保意识弱等原因,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实际缴费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且易出现中断缴费、漏保等现象。”全国政协委员、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轩松建议,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还强调,坚决纠正各类就业歧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全国政协委员、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蒋胜男表示,就业歧视已经成为这些年很多人关注的话题,因为这和每一个劳动者的权益切实相关。为此,她建议进一步完善反歧视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就业歧视的行为,并设立严格的惩罚机制。

  “‘新老人’的知识视野更开阔,收入和消费能力都有了较大提升,他们更追求文化娱乐、精神满足和自我实现。”全国代表、江苏无锡拈花湾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观察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已成为新趋势。对此,吴国平认为,应该为“新老人”的生活创造更多可能。要鼓励市场开发更多文化旅游养老、在线教育养老、文化娱乐养老等新型养老产品。

  全国代表、北京前门都一处餐饮有限公司都一处前门店副经理吴华侠特别关注“舌尖上”的幸福晚年。“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推进老年食堂建设,但目前老年助餐服务还存在布局不均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吴华侠建议,按照居家养老送餐和社区集中就餐两种模式,开展老年助餐服务标准化建设,吸引社会力量的参与,促进相关服务可持续发展,并提升服务的智能化、便捷化水平。

  目前,我国老年人对健康照护的需求逐渐迫切。“当前,我国仍存在老年健康照护体系不健全、养老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尤其在失能失智老年人的长期照护和养老问题上,亟须着重考虑和应对。”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政协张金英建议,建立政府、家庭、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长期照护保障体系;培养更多护理人员、康复师和心理医生,鼓励大学或专科院校、培训机构开设养老照护、老年护理等专业,充实专业人才;建立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信息平台。

  “小托育”是关系家庭幸福的“大民生”。随着我国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变化,部分区域出现托育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等情况。“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延伸提供托育服务,是托育市场与幼儿园市场的共同需求,也是优化调整资源布局、推动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举措。”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园长柳茹建议,逐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支持和保障,对开办普惠性托班的民办幼儿园给予补贴。同时,进一步落实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的行业标准和规范要求,促进托育服务健康发展。

  近年来,随着集采工作的持续开展,“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2023年底,第四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在天津开标,产生了拟中选结果,覆盖高值医用耗材30个品种,平均降价70%左右。下一步,如何让看病就医更实惠,成为不少代表委员关心的问题。

  “在救治危重患者、延长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植入性医疗器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经血管植入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建安表示,目前,我国以植入性医疗器械为代表的高端医疗器械的创新水平仍偏低,一些关键高端产品依赖进口。为此,他建议为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研究、注册、应用、保护、管理等全链条环节开通绿色通道,推动国产植入性医疗器械尽快投入使用,将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近年来,中医养生等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关注。“目前,尚缺乏能够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中医医疗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政策支持的力度感受不大,影响中医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和中医药特色优势技术的传承发扬。”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唐旭东建议,探索试行对中医治未病的“预防性”诊疗项目给予政策措施,将中医药“治未病”的检查、治疗等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这是很多老百姓所盼望的。“基层医疗服务就是人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把这一道防线筑牢了,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会大大提高,大医院的入院难、挂号难、就诊难等压力也会减小。”全国政协委员、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长杜丽群认为,基层医疗服务扩容增能,关键还是人。要加大基层医疗服务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和人员能力的提升。

  居者有其屋,是百姓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在通民心道的全国上,住房问题历来都是热点话题。近年来,我国持续在保障性住房领域发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保障性住房总体上仍供给不足。”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陈建飚呼吁,统筹商品房和保障房用地供应,通过收购市场存量房进行改建、优化土地和财政等支持措施,多措并举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长安华科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京连建议,加快构建新的住房体系,“将现有‘家庭刚需型住房与改善型住房’分类标准调整为‘家庭保障型住房与家庭非保障型住房’,按人均35平方米标准制定新的家庭保障型住房标准,并调整相关优惠政策。”

  “人们对居住舒适度的需求在提升,在建设中还应考虑到‘全龄友好’,比如完善适老化设施、增加儿童活动空间等。还可以利用绿色低碳、智能化管理等技术,降低住房的使用维护费用,提升居住体验。”陈建飚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永乐app官方网站
上一篇:扩大医保支付范围、延长陪产假、老人小孩免费医疗…… 下一篇:迈得医疗获27家机构调研:目前公司新产品包括有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