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En
028-67085899

  今年国家对教育领域,特别是教育培训市场,动作频频。从对15家校外培训机构处以顶格罚款,再到出台“双减”政策,国内民办教育体系迎来最强监管。从“双减”政策要点来看,整治校外教育培训特别是学科类培训市场乱象,让教育回归学校主场, 是这次监管“动真格”的直接目的。

  不得上市融资和严禁资本化运作,以及非营利性机构的设定,给各大教育培训公司当头棒喝;在声明拥护“双减”的同时,纷纷寻求公司业务转型。在校外教育机构的狂飙发展时期,无论是在线教育还是实体教育机构,资本的介入,夸张的广告词(夸大培训效果、夸大机构实力、编造用户评价、虚构原有价格)、质量参差不齐的课程、真假难辨的“海外名师”成为顽疾。在升学目的和目前的人才评定体系驱使下,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又是实在的不可绕开。攀比心理和不能让孩子落后的打鸡血式教育,让家长和学生不得不饮下彼时看似百无一害,实则少有教育内涵的“鸩酒”。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和价格的严重脱钩,间有家长在选择上的推波助澜,这是一个市场行为,本来没有太大问题。超前学习,超纲超难度本不是素质教育对每一个学生所要求的。大范围过度培训将直接影响教育考试评价结果的真实性,阻碍教育实质公平。经济学上有个“剧场效应”,讲在一个剧场中,大家都坐着看话剧,此时有一个人站起来看,那么他能看的更清楚,但是他需要站着受累,其他人也为了看的更清楚而站起来,越来越多的人站起来,最后大家都站起来了,不仅会受累,观影效果也不好了,和之前坐着是没有区别的。

  这很好地解释了,如果教育的初衷是通往同一目的地,校外超时超纲培训却让学生和家长整体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结果是弄得大家疲于奔命,过犹不及。更多的无序资金的涌入,无效消费的挥霍,将教育的中心思想引入错误的轨道,对社会资源产生极大的浪费。要促进教育公平,就是要将社会资本和个人和家庭自我投资,导向正确的轨道。教育的公益性质不是资本任意驰骋的战场,个人和家庭的投资,不能陷入“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军备竞赛中。让教育普惠更广泛的人群,有教无类,同时叫教育,既坚持结果和评价体系的公平,也不放弃过程即接近教育机会的公平。近年来对教育的渐强的监管政策,意在强调教育事业的公益性质,维护教育公平。但其背后草蛇灰线。总体来说,狠抓教育关系到人口问题。去资本化,控制教育成本,间接压缩生育成本。“双减”政策中要发挥学校的主战场作用,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增加素质课程内容;此外学校课后托管延长正规教育的时长,让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不用到校外教培机构“赶场”;同时,身为加班族的家长即使996也能无缝对接。另一个利好的信号是,众多互联网大厂,如腾讯、字节跳动等取消大小周,限制性加班,尽管目前来看,对彻底改变996,实现八小时工作制收效甚微,但至少是好的开端,让职场人有时间回归家庭,回归家庭教育现场。

  房价一直是影响年轻人婚配和生育意愿的重大因素。更进一步,在目前中学分片区入学背景下,学区房是家庭为下一代在重点中学占一个位子的教育规划。高价购买学区房,以此作为追求高质量教育的代价,不免将优质教育资源限定在富人圈子里。

  2020年,北京市首次将六年一学位、多校划片等措施写入政策,今年各市跟进。如果房源与优质学区不再有明确挂钩,短时间对过去极优质的顶尖学区,会形成价值下拉。遏制住学区房的价格,使学区房概念淡化。

  这是住房与教育议题直接挂钩的例子,同时理出一条线索,不管是国家推行新高考制度,在各个阶段升学中推行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还是整治校外教培行业的不正之风,抑或是学区房的暴雷,都在传达一种信号:对人口政策的调整,涉及面之广,教育应该是首当其冲的,它关系到个人和家庭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人才供给问题。能触及到劳动力水平、生育意愿等人口结构中的症结问题。正如在《七人普:受教育程度“内卷”化,职业教育和职业个人如何破局》所说,作为教育机构,在拥护和对照“双减”政策自查的同时,应当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在职业教育的专业领域对社会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End●青鸟观察下期聚焦教培行业转型之路如果喜欢,请分享给你的朋友联系电话(微信同号):谭老师


永乐app官方网站
上一篇:孩子视力不好除了近视也可能是弱视! 下一篇:教育资本化陷阱:家长们可得长点儿心